科创大讲堂第六期:DCMM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专题讲座成功举办

2025 年 5 月 30 日 14:00,科创大讲堂第六期顺利举办。本次活动聚焦 “DCMM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” 主题,特邀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创新服务专委会副秘书长、高级工程师蔡延军担任主讲人,吸引了来自数据管理领域的从业者、企业代表及行业研究者参与。





深度解构 DCMM 体系,明晰数据管理框架
蔡延军以 GB/T36073-2018 国家标准为基础,详细阐释了 DCMM(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)的核心架构。他指出,DCMM 涵盖数据战略、治理、架构、应用、安全、质量、标准、生存周期 8 大能力域,下设 28 个能力项与 445 项评定指标,通过 5 个成熟度等级(初始级到优化级)对组织数据管理能力进行科学评估。为帮助听众理解,他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《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(试行)》等政策文件,强调 DCMM 不仅是技术标准,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工具。


政策与实践双轮驱动,凸显评估价值
活动中,蔡延军梳理了国家与行业对 DCMM 的推动举措。从 2020 年工信部要求推动 DCMM 贯标,到国资委明确国企需定期开展能力评估,再到 “十四五” 相关规划将 DCMM 贯标纳入重点工作,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凸显了数据管理的战略地位。他特别提到,截至 2023 年,全国通过 DCMM 认证的企业已达 1624 家,山东省、浙江省、天津市等地认证企业数量位居前列,展现出区域对数据管理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。

对于 DCMM 评估的核心价值,蔡延军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,指出其能帮助企业发现数据管理短板,提供能力提升路径,同时强化数据作为核心战略资源的地位。他以数据拥有方(甲方)和信息技术服务方(乙方)的不同需求为例,说明 DCMM 既能助力甲方优化数据治理体系,又能帮助乙方完善解决方案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
等级划分与流程解析,赋能企业贯标落地
围绕 DCMM 成熟度等级划分,蔡延军详细解读了各等级的评估标准。从初始级的被动式管理,到优化级的行业最佳实践分享,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管理成熟度特征与量化指标。他特别强调,评估流程涵盖申请、组建评估组、现场评估、评审注册等环节,企业需满足成立时间、营业收入、数据量等基本条件,例如申请三级认证的甲方企业需成立满 3 年、年营收超 1000 万元。

此次讲座通过政策解读、模型解构、案例分析与流程指导,为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了系统化思路。参会者纷纷表示,活动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,对推动 DCMM 贯标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未来,科创大讲堂将继续聚焦前沿技术与行业热点,为产业创新发展持续赋能。

录制文件:https://meeting.tencent.com/crm/KDLr39dVed (复制链接另行打开)

课件分享:《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》模型介绍
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rbdVaSU5dTxp_cJ8B1hz6g?pwd=gywq 提取码: gywq